俄報:西方重壓下 俄民眾對普京信任度持續走高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道 俄媒稱,俄羅斯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2月26日表示,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依然得到大多數俄羅斯民眾的支持,但約有三分之一的民眾認為俄羅斯正在朝錯誤的方向發展。

據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2月26日報道,此次民調的時間為2月20日至23日,有86%的受訪者表示對普京總統的工作滿意。兩年前,這一比例隻有區區65%。

此次民調還發現,俄羅斯眼下的發展道路得到瞭民眾強有力的支持。雖然29%的受訪者認為總的來講俄羅斯的發展方向是錯的,但是有54%的受訪者表示俄羅斯正在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雖然西方圍繞烏克蘭危機采取的制裁措施導致俄羅斯經濟困難,而且當地通脹率一路攀升,俄政府也持續遭到國際社會批評,但是近幾周來,普京的支持率還是有所上升。據列瓦達中心統計,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總統支持率一直維持在85%。



【延伸閱讀】俄羅斯民眾為何力挺普京:大國意識根深蒂固

以克裡米亞“脫烏入俄”為轉折點,烏克蘭危機的主線由內部的“東向”和“西向”之爭轉變為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爭奪。隨著烏克蘭危機日益加劇,西方對俄羅斯接連實施制裁。油價暴跌、西方制裁的雙重打壓,使本來就有結構缺陷的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在此情況下,西方輿論傾向於認為,制裁和經濟狀況的惡化會使民眾將不滿轉嫁到普京身上,甚至有媒體作出瞭“2015年普京將下臺”的預測。

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各種民調顯示,普京的支持率不降反升,整個社會也並沒有因為盧佈貶值和經濟狀況惡化而出現恐慌局面,這讓習慣於用現實主義思維分析問題的一些媒體感到困惑不解。顯然,對於這種現象僅從現實主義的角度進行解釋是遠遠不夠的,正如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所說,“理智理解不瞭俄羅斯,一般的標準也衡量不瞭俄羅斯”,因此有必要從俄羅斯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當中去探究原因。

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價值追求和行為取向。在俄羅斯當前的危機中,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維系著這個處於困境中的國傢,這就是蘊含在俄羅斯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大國意識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民族主義。

“一個國傢一旦輝煌過,就不再甘於寂寞。”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會鑄就一個民族永久的心理優越感,並成為其穩定的心理結構。俄羅斯歷史上伊凡雷帝開疆拓土的蓋世之功、彼得大帝東征西討的赫赫戰果、斯大林挫敗德國法西斯的豐功偉績,都讓俄羅斯盡享瞭大國的榮耀和自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大國地位雖然衰落瞭,但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大國心態從未減弱。這種強烈的大國意識使俄羅斯人在思考國際問題時往往不僅僅基於現實主義的角度,有時情緒性的因素甚至會占到相當大的比例。特別是在敏感時期和緊急關頭,他們會把捍衛大國地位和大國尊嚴看得高於一切,為此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也在所不惜。

這種以“國”為本高於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使俄羅斯人最痛恨外國勢力迫使他們屈服,外部壓力越大,反彈力度越大。西方從外部的打壓隻會讓俄羅斯民族主義情緒水漲船高,並動員其與政府“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更何況,收復克裡米亞,恢復曾經有過的東西,本身就是維護大國尊嚴的重要象征,普京也因此成瞭“萬眾景仰的民族英雄”。俄主流媒體稱:“我們收獲瞭國傢征服和政治勝利的果實,也明白俄羅斯經濟和俄羅斯民眾必須和總統一起承擔代價”,這可以看作俄羅斯大部分民眾心聲的表露。這種民族主義情緒決定瞭俄羅斯民眾在面對西方打壓下不會妥協甚至不會尋求變通,其領導人必須能夠讓民眾感到自己的國傢有能力抗擊外部的打壓,大國地位必須得到尊重。普京不畏強權、敢於抗硬的鐵漢形象則充分滿足瞭俄羅斯民族的這一心理需求,支持普京就是不向西方屈服,就是維護俄羅斯根本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俄羅斯民眾力挺的不僅僅是普京本身,更是一個大國尊嚴的化身。

另外,俄羅斯民族文化中具有悠久濃厚的權力崇拜傳統,權威主義始終是貫穿俄羅斯政治的一條主線。在俄羅斯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政治上的集權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民族心理,經過千百年的強力維護和灌輸,使俄羅斯民眾潛移默化地形成瞭對領袖的服膺和對權力的依賴心理。權威民調顯示,俄羅斯民眾渴望權威,希望“鐵腕人物”出現。對於有志於“重振大國雄風”的普京來說,這種民族文化就成瞭取之不竭的發展動力和獲取合法執政基礎的源泉,也是對內凝聚人心戰勝艱難困苦、對外應對各種壓力與挑戰的重要軟實力。加之普京的治國理念和一系列戰略舉措十分契合俄羅斯的民族心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對“普京就是俄羅斯,俄羅斯就是普京”表示認同。

正因如此,1月23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才有底氣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講出下面一番話來,“西方國傢不要幻想推翻現任總統普京”,“俄羅斯寧可吃得少些,用電省些,也決不會屈服於外部的壓力,放棄自己的的領袖,決不!”

(作者王建華 張玥 單位:石傢莊陸軍指揮學院)

(2015-02-27 15:49:35)



【延伸閱讀】俄羅斯小城居民發起請願 欲將市名改為“普京”(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俄羅斯總統普京(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26日報道,俄羅斯烏拉爾山附近一座小城希望以“普京”為名,以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表達敬意。

這個小城位於卡馬河(Kama)附近,有人口5萬多人,最初是圍繞一個造紙廠建立的。它最先被稱為Bumstroy,1933年改名為克拉斯諾卡姆斯克(Krasnokamsk)。現在,這座小城居民中正流傳著一份請願書,要求將其改名為“普京”,以示對“為國傢付出太多”的普京總統的敬意。

此外,支持改名的人也認為,此舉能夠為該城帶來經濟效益。請願者在網站上寫道:“有瞭這樣的知名度,我們的城市註定將會繁榮起來。政府有義務解決這裡的各種問題,包括清潔水、公路、公園、托兒所、基礎設施以及其他緊迫問題。比如,如果我們打出‘請給普京清潔用水’的標語,那會引發全世界轟動。以普京為名後,我們也將吸引更多遊客。”

為瞭迫使克拉斯諾卡姆斯克市政府正式作出答復,請願者需要收集到3000多個簽名。

據悉,普京在俄羅斯人中非常受歡迎,許多商品上都有普京的肖像,包括衣服、杯子以及手機套等。(楊柳)

(2015-02-27 10:09:28)



【延伸閱讀】俄民調顯示普京支持率達86%

新華網莫斯科2月26日電(記者溫馨)據俄羅斯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26日公佈的民調結果,俄總統普京2月底的支持率達86%,比1月份的85%高出一個百分點。

根據這個民調機構的歷次調查顯示,普京2014年2月的支持率為69%,而到6月份已經達到86%。盡管俄羅斯受經濟危機、盧佈下跌和烏克蘭事件影響,但近一年來普京支持率一直保持穩定。

本次民意調查於2月20日至23日在俄羅斯46個地區進行,1600人參加調查。民調結果還顯示,64%的受訪者對俄總理梅德韋傑夫的工作給予正面評價。梅德韋傑夫的支持率去年1月僅為48%,但去年9月曾達到71%。

受訪者還接受瞭“最信任的政治傢及公眾人物”調查,59%的人表示信任普京,國防部長紹伊古、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總理梅德韋傑夫的支持率分別為24%、20%和19%。

此外,54%的俄羅斯受訪者積極評價國傢局勢,認為俄羅斯“正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但有約29%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

(2015-02-26 21:28:14)



【延伸閱讀】外媒:普京利用“第五縱隊”分化歐洲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2月13日發表題為《普京高湯塊成型食品機械的歐洲第五縱隊》的署名文章,文章作者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尤裡 戈羅德尼琴、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熱拉爾 羅蘭以及政治學教授愛德華 沃克。

文章稱,如果說,全世界應該從俄羅斯與西方最近數月的緊張關系中學到點兒什麼,那就是:絕對不要低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戰略野心和手段。西方應該從這個角度看待普京最近對一些歐盟成員國做出的友好姿態。

歐洲模式魅力受損自動化食品機械

作者認為,很難說普京是否真的相信烏克蘭去年發生的反俄起義是美國和歐盟幹涉的直接後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意識到,在誘發烏克蘭的爭鬥和遏制他本人行動的過程中,歐洲理想(以及加入歐盟的可能性)發揮瞭重大作用。

20世紀70年代,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右翼獨裁政權之所以垮臺,加入歐洲民主國傢共同體的普遍願望是個關鍵因素。柏林墻倒塌後,中東歐的共產黨政權之所以垮臺,這種願望也起到瞭重要作用。它當然還導致瞭普京的主要盟友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2014年倒臺。的確,歐洲模式不斷指引和激勵著許多後共產主義國傢的人們追求透明民主的管理方式。

毫無疑問,歐盟覆滅將使普京獲益。歐洲作為民主管理模式的魅力將會大打折扣。渴望加入歐盟的國傢將會轉向其他選擇。具體說,在歐盟現有的一些成員國(如匈牙利),歐洲懷疑論和狹隘情緒甚囂塵上,這些國傢可能想追隨普京走上威權統治之路。該地區的國傢能更多地感受到俄羅斯的壓力和俄羅斯庇護的誘惑力。

積極培養親俄勢力

普京知道這一點,所以克裡姆林宮才一直主動向政治光譜兩端的疑歐派政黨和組織示好。在某些情況下,俄羅斯可能甚至向這些組織提供瞭財政援助。例如,去年11月份,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領導人瑪麗娜 勒龐承認,她的政黨從俄羅斯的一傢國有銀行獲得瞭900萬歐元(約合1100萬美元)貸款。

與此同時,俄羅斯寡頭在收購包括《獨立報》、《旗幟晚報》和《法蘭西晚報》在內的歐洲報紙。法國的《解放報》最近著重講述瞭法國學術界、智庫(包括左翼和右翼)、媒體和企業網絡的強烈親普京傾向。國有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涉嫌在立陶宛和羅馬尼亞資助反對水力壓裂技術的活動。

普京的活動似乎在取得成效。盡管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持續緊張(或者恰恰是因為這個緣故),普京獲得瞭一些歐洲知識分子和政界人士的堅決支持。克裡姆林宮把烏克蘭起義說成是法西斯主義政變,把俄羅食品填充機斯吞並克裡米亞和支持烏克蘭分離分子的行為說成是自衛,然後又通過普京支持者(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斯蒂芬 科恩、捷克共和國總統米洛什 澤曼、匈牙利總理歐爾班 維克托、德國左翼人士馬蒂亞斯 普拉策克和荷蘭右翼人士海爾特 維爾德斯)和媒體構成的密集網絡復制這些說法。

歐洲迫切需要行動

普京的說法可能會令人想起蘇聯的宣傳。但是,在歐洲計劃原本已經因為發生在這塊大陸上的經濟危機而蒙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上述情況並未能阻止許多人接受這些說法。

價值觀之戰即將爆發。一邊是代表民主、自由、法治、國際合作制度化的歐盟;另一邊是代表威權主義、不寬容、把武力和恐嚇作為外交政策手段的普京。

遺憾的是,歐洲集團沒有采取足夠的行動對抗莫斯科“分而治之”的反歐攻勢。柏林尤其是這樣。面對經濟增長乏力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形勢,德國政府仍然倡導在歐元區實施緊縮政策。

如果普京確實著手摧毀歐盟,這樣的做法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歐洲迫切需要增長,而實現增長則要求歐洲最重要的成員國(德國)和最重要的領導人(默克爾總理)發揮有魄力的領導作用。必須讓德國公眾瞭解其中牽涉的利害關系,以及延續當前路線為何可能會使歐盟斷送在普京手裡。

(2015-02-24 13:38:16)



【延伸閱讀】俄鐵匠有感國人“士氣低” 打造印普京肖像硬幣

中新網2月21日電 據“中央社”報道,俄羅斯葉卡捷琳堡一名著名鐵匠,有感最近經濟危機造成俄羅斯民眾士氣低迷,決定打造印有總統普京肖像的硬幣。這名鐵匠稱,普京就是樂觀的保證。

阿列克謝(Aleksey Lysyakov)葉卡捷琳堡當地著名的鐵匠。他有感於俄羅斯國民因為經濟危機變得有些消沉和悲觀,決定打造“抗危機”硬幣。

根據阿列克謝的說法,他已經厭倦聽到那些關於國傢經濟和社會的負面消息,希望能鼓舞士氣。而普京“沉著、可靠”,就是樂觀最好的保證。

因此,阿列克謝打造的“抗危機”硬幣一面印有大拇指和“一切都會成功”的字樣,一面印有俄總統普京的肖像。

目前這種硬幣隻有數枚,市價也尚未確定。阿列克謝表示他想做打造一系列硬幣,讓人們心情變好。

(2015-02-21 15:12:17)

(原標題:俄報:西方重壓下 俄民眾對普京信任度持續走高)


“馬桶蓋”與大學生創業

在傳統的“面子就業”、“精英就業”觀念影響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存在地域集中、行業集中、崗位集中的問題,一旦“偏離”大傢定位的行業、職業,就會遭遇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的質疑,如此一來,那麼多大學畢業生究竟到哪裡就業?改造我國傳統行業的力量來自哪裡?


27歲研究員何時不再"特聘"

與27歲博導不協調的也從來不是她的年齡問題,而是當下我國的職稱評價制度。這個制度,根本無法為青年才俊實現學術夢想搭建理想的平臺,甚至會打擊相當一部分人的進取心和工作積極性。從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講,我國絕大部分高校中的青年教師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職業上升通道。


如何理解“適量飲酒”?

簡而言之,指南的準確意思是:如果是有飲酒習慣的成年人,那麼應該把飲酒量控制到“適量”;如果本身不飲酒,那麼不要為瞭“可能對身體有益”而去飲酒。


日地產商把PM2.5拒於宅外

日本人比較喜歡的獨棟住宅,因為四周相對空曠,一旦遭遇PM2.5等污染物襲擊,往往是防不勝防。開發商為這部分住戶也量身打造瞭空氣過濾系統,能有效防止PM2.5及花粉、灰塵、黃沙進入室內。
arrow
arrow

    mdu186wo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