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霧霾到藍天 北京是怎麼做到的?



北京的藍天。(圖片來源:新華社)

【僑報記者王伶羽北京報道】 無霾月 正在成為北京本地的熱門詞匯。和此前隻持續瞭一周時間的 APEC藍 不同,藍天白雲漸成常態,這場耗時5年、立下軍令狀的霧霾攻堅戰似乎有瞭勝利的跡象。對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表示,北京乃至整個京津冀都為此付出瞭巨大的努力。

北京市環保局近日公佈2017年治霾成績單。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裡,北京空氣的優良率接近90%,同時,北京周邊地區如 鋼城 邯鄲、保定的也開啟瞭 藍天模式 。除瞭氣象條件本身有利以外,政府的空氣污染防治計劃確實生效瞭。

打贏 藍天保衛戰

整個2017年12月,傢住北京的徐浪都產生瞭一種 人在海南 的錯覺。他還清楚地記得,迎接2017年第一天的是一場重度霧霾,當時氣象臺發佈瞭大霧紅色預警。

北京居民的這種感受,和環保部的監測數據能夠 匹配 。 以往的采暖季都是北京霧霾最嚴重的時候,但去年11月北京的AQI(空氣質量指數)在全國省份中排名第14,將上海和天津都遠遠甩在身後。

截止2017年12月31日,1-2級天達到39天,僅出現2天重度污染天氣,達標天占比83%。PM2.5的平均濃度,這個每立方米44微克,較去年同期降幅62%。直到2017年年尾,人們熟悉的霧霾天才姍姍來遲。12月28日,北京市發佈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污染范圍為2017年冬季之最。但很快,這陣霧霾就消失瞭。

五年前,中國為驅散籠罩頭頂的霧霾立瞭一份軍令狀:

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即PM2.5)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這就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設定的目標,這份計劃提出十條措施力促空氣質量改善,被稱為 大氣十條 。如今, 大氣十條 設立的目標已完成。2017年,北京優良天數226天,比2016年增加28天。

財政加碼清潔取暖

北京,霧霾漸散後可以清晰看到 長安街最後一根大煙囪 。它屬於已關停的國華北京熱電廠燃煤機。

去年3月,北京關停瞭最後一座燃煤電廠,永遠地告別瞭燃煤發電的歲月。5個月後,京津冀發佈2017年采暖季 限產令 ,除瞭鋼鐵產能限產50%以外,還要求全面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任務,10月底前, 2+26 城市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同時,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也將重點向 2+26 城市予以傾斜.

長久以來,采暖季大幅增長的燃煤,被認為是冬季霧霾的主要 元兇 之一。根據2014年4月北京市環保局發佈的PM2.5來源解析報告顯示,北京市全年PM2.5來源中,燃煤位居第二,占到瞭22.4%的高比例。龐大的能源結構改革工程涉及工業生產中燃料的升級換代,也關系到普通老百姓生火做飯、取暖過冬。

一年來, 2+26 城市完成瞭電代煤、氣代煤改造394.3萬戶,(其中各地計劃外主動多改造的有79.5萬戶),替代散煤1000多萬噸,淘汰燃煤小鍋爐4.4萬臺、淘汰小鍋爐等散煤燃燒設施10多萬個,這一系列舉措為清潔空氣做出重大貢獻。

這份成績單也曾遭遇非議。污染企業的停工,意味著大量工人將面臨失業。一些企業雖未被關停,但也面臨著 停停開開 的尷尬困局。

據中國媒體報道,去年9月15日,北京住建委還下瞭一道禁令,要求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這小半年內,停止各類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遷施工等項目以杜絕建設揚塵,治理污染的急迫之情可見一斑。還有一些北方城市,如河北發生瞭由於學校遲遲未供暖,學生不得不靠跑步取暖的情況。

天然氣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應該是治理霧霾和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目前出現的這些問題都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會得到解決。 在 2017中國油氣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 上,中國國傢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這樣說道。

治霾力度不斷加大

2004年, 霧霾 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天氣新聞中,《北京日報》刊登瞭名為《本市昨出現少見的霧霾天》的報道。九年後,2013年霧霾大面積爆發,整個1月份,北京出現瞭26個霧霾日。

這場藍天保衛戰早已打響。 鐵腕 、 向污染宣戰 等詞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瞭政府的相關文件中。2014年《環境保護法》進行瞭修訂,在這一年,有超過8000位嫌疑人在2000多樁環境污染案件中被逮捕,這個數字幾乎是過去十年相同類型案件數量總和的兩倍;到瞭2017年,僅在上半年,北京市環保部門對固定污染源環境違法行為就立案2225起,罰款數額超過1億。

也正是那一年,人們看到瞭期待許久的 APEC藍 ,12天裡,北京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11天,PM2.5同比下降55%。為瞭 APEC藍 ,中國付出瞭沉重代價:9298傢企業停產、3900傢企業限產、4萬多處工地停工;北京各類工地停工,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天津、河北、山東部分城市分段啟動最高一級應急響應。

而從重污染天氣出現的次數,則更為直觀地感受到這幾年的變化:2013年是58天,2014年減少到47天,2015年46天,2016年39天,2017年下降的非常明顯,重污染天減低到22天。

目前,北京市尚未確定2018年的治霾目標。但據北京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李翔介紹,下一階段,北京會一直致力於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今年北京發佈的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在正常氣象條件下,到2020年,北京市PM2.5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56微克/立方米,到2035年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

李翔表示,這其實已經是對北京大氣防治的目標和路線圖給出瞭明顯的規劃,所以下一階段將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霧霾攻堅戰仍在繼續。

(編輯:粉狀原料壓制成型機高湯塊成型機胡雨桐)



分料機
arrow
arrow

    mdu186wo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